配料表里的营销战

今天讲一个小知识,食物配料表。

我们日常做营销咨询,对产品研究的时候,配料表也是一个基本的研究素材,这里有很多学问。我们每年要看大量行业和企业、了解大量产品,配料表不仅仅与普通人的健康生活有关,许多营销也会围绕着配料表展开。

小马宋曾经为客户写过许多广告语,有好多就是跟配料表有关系的。

我们为元气森林创造了“0 糖 0 脂 0 卡”这句口号,恰好诞生在消费者关注饮料糖分和热量的时间点。

我们为云耕物作创作了 “红糖好不好,先看配料表” 的战略传播口号,是因为洞察到红糖姜茶的其他主要玩家,会用白砂糖作为原材料。洞察战略重心,进军红糖品类第一 | 云耕物作 x 小马宋咨询案例

我们为逮虾记设计了新产品 “九五纯虾排” ,是因为虾排中的虾含量超过95%。在虾滑市场里闹个海——逮虾记全新品牌战略

今天的消费升级,有很多产品,也是从配料表开始升级的,有大量食品开始用零添加来作为营销卖点。

一些追求健康、有机的渠道,如山姆等,也向供应商强调配料表的清洁,各个食品品牌,需要在产品口味、配料表清洁、保质期之间做平衡。总的来说,随着技术进步,冷链物流和仓储条件的改善,越来越多的食品走向更清洁的配方。

但是,也有一些不良商家,在配料表上搞小动作,对许多“行业规则”秘而不宣,夸大其词,也不在少数。

想健康地吃东西,我们就要先学会看配料表。

我说是配料表,其实就是食品包装上的信息,不止是配料表那么简单。

配料,最关键的当然是成分。

比如我们通常吃的蟹棒,名字虽然叫蟹棒,其实并没有螃蟹,主要成分是鱼糜。

乌鸡卷,很多品牌的乌鸡肉含量不超过 10%(这里推荐我们客户永达的乌鸡卷,货真价实)。

我们以前做过一款蟹黄面,当时调研市面上很多卖得很好的蟹黄面,实际上蟹黄含量非常少。我们研究他们的配料表,里面有鸭蛋黄,胡萝卜,这两个成分主要就是模拟蟹黄的口感和形状。真实的蟹黄成分非常少。

所以一定要看配料,尽管他们把配料表的字印得很小,那就拿放大镜去看。

有些成分听起来有点 “吓人”,但我们需要查实一下它究竟是啥。比如酸奶或者冰激凌中常常使用的卡拉胶,以前老有人说这是从皮鞋里提取出来的物质,其实食品级卡拉胶是从海藻中提取的物质,安全等级很高了。

至于防腐剂,也并不是所有防腐剂都是科技狠活,维生素 C 也是一种防腐剂,糖和盐本质上也是防腐剂。

随着科技的进步,过去很多“不健康”的配料,也变得相对健康了。比如植脂末,很多人对植脂末的认识,还停留在十几年前,因为它含有反式脂肪酸。

今天采用全氢化工艺生产的植脂末,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已经几乎没有了。

另外,天然牛奶中也含有少量反式脂肪酸。

我们还要明白,有些成分很难避免。比如酱油,含有重金属镉,因为大豆中普遍含有重金属,只要用大豆酿造,就不可避免。一般含量符合国家标准就好了(除非是在完全无污染土地种植的大豆,这种几乎无法量产)。

不仅成分很关键,顺序也很关键。它的规则是按用量排序,用的多的排在前面。有些果汁饮料,果汁排在后面,糖和水排在前面,那明显这个就是假果汁,真饮料。

另一个很重要的是营养成分表。

我们普通人最喜欢看热量,这个我就不说了。

还有就是营养成分。

这里有两个数值,一个是含量,通常是指每 100 克或者 100 毫升中的含量。但有些商家比较鸡贼,他们会标注每 50 克或者每一份含量,这主要是为了让数字显得好看一点。

营养成分的后面有两列,第一列是含量,后面一列是营养素参考值,一般会标示 NRV%。这里指的是,每 100 克或者 100ml 食物中,这种营养物质能满足一个正常人每天所需的比例。

前几天我太太买了一罐山核桃,我看到每 100 克重含钠 700 毫克,一般人建议每天摄入的钠含量是 2000 毫克,也就是吃 100 克山核桃,可以满足人 35% 的钠需求,NRV 值就是 35%。说明这个山核桃炒制的时候加了盐,而且含量不低。

顺便提醒一下,有种坚果叫巴西果,硒含量极高,一般吃一颗就达到人体所需硒的量,硒吃多了会中毒,会掉头发。

还有就是,不要被名字误导。

桔子味气泡水,其实就是汽水,是用香精调味的,而不是桔子汁。桔子果汁气泡水,一般才是桔子汁。

但是有些小厂商也敢在配料表中乱写,那就没办法了。

所以,我给大家的建议,是优先买大企业、大品牌的产品,至少在卫生、安全、规范方面,它们要远比小企业、小品牌好很多倍。


标签:
作者:晋显本色
舞台上有你,就演好角色; 舞台上没你,就静静地做观众;
版权所有原创文章,转载请保留或注明出处:http://wusihan.com/post/1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