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要践行场景营销?场景营销是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新营销抓手之一,可以帮助企业将产品卖得更好更快,利润更高,还能给用户超爽体验。这个观点,我在《场景方法论》这本营销专著中已经充分论证过了的。
但现实中,很多企业把场景营销理解得过于简单,不但缺乏三种系统的场景思考方法(我称之为:顺藤摸瓜、肉夹馍和望远镜),而且在场景制造中往往“有场景无定位无体验”,企业费时费力,消耗大量资金,却没有收益。场景营销不得不偃旗息鼓,令人扼腕叹息! 场景营销是一个环环相扣、有因果证明的“我是好产品”的自证逻辑体系。不是脑门灵光一现,创意无限的产物。 场景营销不是简单的场景复制、场景还原,也不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,而是通过科学严谨的推演,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来开发完成的。场景制造是在场景思考下展开的“定位体系”、“体验体系”和“场景体系”三者的完美结合。
定位体系:你要证明什么?
简而言之,场景营销就是找到产品优势以及利益支撑点,是可以证明也可以体验的,继而能够做成可互动场景,从而在一个更小的营销单元,例如一场品鉴会、一场演示会等小场景范围内去完成跟消费者之间的深度沟通,进而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并通过改变认知来不断地产生交易,从而实现企业业绩的增长。 飞鹤奶粉定位“更适合中国宝宝的奶粉”,但三聚氰胺事件的影响,让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充满了不信任。如何自证好产品?那就证明安全和新鲜。怎么证明?通过“冲奶粉盲测对比”这个消费场景,让目标用户来观察到不同奶粉的溶解现象,进而解释了“大包粉”和“新鲜粉”的区别,通过眼见为实的场景还原,充分证明了飞鹤的“安全”和“新鲜”。 很多人以为,江小白的成功就是表达瓶(小瓶+文案)。这是理解偏差!如果就这么简单,为何全国那么多大酒厂、小酒厂都推出了各类小酒和各种文案,为何都不能望其颈背? 江小白场景营销的成功,是有定位的。那就是“年轻人的社交白酒”,如何证明是“年轻人的社交白酒”这一定位。 首先是利口,毕竟年轻人酒龄短,喜欢清淡口感,为了利口,江小白首先选择了糯米高粱酿造并降低了白酒度数,后来干脆混加各种果汁和饮料,才有了“情人的眼泪”、“水果味江小白”产品。其次是价格,既然是年轻人,经济实力有限,那就小瓶装,把价格降下来。 最后是话题,社交总会有话题,那就挖掘年轻人的话题,尤其是能引燃情绪的热门话题。这才有了江小白的“瓶贴文案”。这是围绕定位的一套组合拳。 最近火爆京城的“宫宴”餐饮,是围绕“宫廷宴会”这个定位展开的,包括“汉、唐、宋、明”四个朝代的宫廷宴请氛围、菜谱、餐具、歌舞、音乐、服务,都是围绕定位设计出来的,表面看是稀奇的场景体验和场景制造,背后是一个能自证好产品的、逻辑自洽的逻辑体系和体验体系、场景体系。 为了卖烤串,弄一个“草船借箭”的模型插满烤串;为了像年轻人推销产品,包装袋印上各种文案,这不是场景营销,这都是噱头,都是场景道具而已!你没有证明你的产品好在哪里?为什么好?也没有通过互动,让消费者嗨购,产生体验高潮。 场景营销要想清楚一个问题:我的产品定位是什么?我的场景体验和场景制造能不能证明这个定位?当然,产品的定位和产品的价值是需要价值挖掘的,这里不再赘述。
体验体系:你如何证明定位?
光有定位体系还不行。你还必须借助场景的体验体系来与顾客互动,让顾客“自证这个论点”。这个过程就是“用户教育”,让用户自行体验后的“认可与信赖”,是用户的自我教育。 场景营销的体验体系要有最小的营销单元,这个营销单元要能快速复制的。这个营销单元可能就是一次实验、一次品鉴会、一次演出、一次回厂游、一次游戏、一次生活场景还原等等,或者是多个体验场景的叠加。 江小白过去的最小营销单位是“同城约酒大会”和“江记酒庄”,现在又新增了“移动小酒馆”和“果立方果园实验室”(各种鲜榨水果 + 江小白混饮);江西李渡酒的最小营销单位是“知味轩”和“回厂游”。 宫宴的最小营销单位是“汉服试穿”、“宫廷妆容”、“宫廷歌舞”、“宫女服务”、“菜名文化和仪式演示”;飞鹤奶粉的最小营销单位是“奶粉盲冲测试”以及“星妈会”。
首先,体验体系是“自证好产品”的流程化的证据链组合。一是为了证明好产品,二是流程化体验,三是证据链组合。好的体验体系是沉浸式的,最好的体验是互动式的,用户是演员,场景是道具,流程才是背后导演。
其次,体验体系是需要剧本设计、场地、物料、音乐、人物和流程控制的。是一个完整的体验,需要企业集体创意、模拟和市场验证的。 最后,体验体系是需要不断优化的。要跟据用户的特征和时代演变去优化的。优化方向一是降低体验成本,有一定的商业转化率;否则体验成本太高而市场受益太低,就无法持续,就无法推广;二是能增加用户参与度和自发曝光率,形成体验——传播——吸引体验的良性循环。
场景体系:成本把控与收益
场景体系是道具系统,为围绕“定位体系”和“体验体系”开展的场景制造。一般来说,场景制造分为“场景嫁接”、“场景还原”、“场景参与”、“场景叠加”。 场景嫁接最重要的是行业关联性和差异化,关联性有利于推广产品,差异化是为了吸引用户。所以,场景嫁接就是行业性与差异化的有机结合。场景还原就是追求体验的环境的真实度和震撼性;场景参与主要是体验流程、剧本的设计环节要能与用户互动,要能调动用户的参与感,制造嗨购和病毒化的传播;场景叠加是证据链的叠加效应,给顾客沉浸式体验,并能增加盈利空间。 任何场景制造都有成本,任何商业手段和营销策略都要考虑成本与收益。所以,场景制造不仅要考虑能不能有效“自证好产品”,还好考虑最小营销单位的场景制造成本投资与商业回报率。 奶粉盲测是飞鹤奶粉的最小营销单位,每次的场景制造的成本是大概是1万元,一般可以实现30%的转化率,也就是10个消费者中就有3人购买。奶粉购买是一个持续性过程,所以人均客单价能够达到1万元,意味着飞鹤花1万元的成本进行演示体验,能够有3万元的收入。这就证明场景制造是可以持续的。 有的场景制造成本相对高昂,比如“宫宴”餐厅,如果紧紧通过菜品的利润是无法覆盖场景制造成本的。宫宴的做法就是增加两个提升利润的环节,一是增加妆造司,顾客如需宫廷化妆,每人缴纳100元的化妆费;如果换宫廷服装,需要缴纳换装费。如果有兴趣,也可以购买量身定制的汉服。 最后,给大家一个场景制造的几点思考: 1、寻找最小营销单位并测算最小营销单位下的制造成本:场景营销的最小营销单位是什么?有几个?如何组合?每个最小营销的商业成本与收益如何测算?能不能规模化推广? 2、比较场景方案:场景方法千千万,互动体验最关键。我要借鉴或采用哪种场景制造方法?能不能有效证明定位?能不能有效吸引顾客参与?如何降低成本和提升回报率? 3、场景制造落地:对设计的场景解决方案,组织研讨“场景落地所需哪些资源,如何调配?”、“谁来组织?如何对场景营销的结果进行考评。”